1. <var id="vkp8h"><rt id="vkp8h"></rt></var>

    <input id="vkp8h"></input>
    <table id="vkp8h"><menu id="vkp8h"></menu></table>
        <var id="vkp8h"><output id="vkp8h"></output></var>

        編程網

        第一個號召“學編程從娃娃抓起”的不是奧巴馬,是鄧小平!

        2017-08-10

         

        2013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應邀為美國在線編程網站code.org舉辦的“”編程一小時“”活動做的宣傳片。為了呼吁美帝人民學習編程知識,奧巴馬甚至還親自挽起袖子寫了一段代碼,這也讓他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會寫代碼的總統。奧巴馬還號召編程要從娃娃抓起。

        但其實,我想說的是,第一位號召編程要從娃娃抓起的國家領導人(我們不能叫總統)是我們小平爺爺。1984年,鄧小平在上海看了當時的程序員們演示了計算機代碼,就發出了“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的號召(當時可能都還沒編程這一說)。而這個號召直接就促成了1984年第一屆全國青少年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簡稱NOI)的舉辦,當時有8000多人參加。小平爺爺看上海中學生演示電腦代碼:

        第一個號召“學編程從娃娃抓起”的不是奧巴馬,是鄧小平!-少兒編程教育

        NOI可以說在當時非常受關注,重視到什么程度呢?中央的領導來給獲獎者頒獎。這個和奧巴馬直接給“編程一小時”活動站臺差不多。從此每年一次NOI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投參加。很多計算機界的大牛們都是從這個競賽中出來的。

        第一個號召“學編程從娃娃抓起”的不是奧巴馬,是鄧小平!-少兒編程教育

        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我們國家很牛逼。然而為什么1984年國家領導人就開始提倡的編程教育,卻并沒有形成風潮啊?

        其實答案很簡單啊!一是因為沒錢。大部分家庭連個自行車都買不起,更別提買臺電腦了。二是編程語言太難。即便是買得起計算機,普通人也弄不懂。編程語言是工程師設計出來的,并不是自然語言,要學習語法要學算法,不是那么直觀的,不適合孩子學習,門檻太高,夠不著。三是沒有師資。教授計算機編程的師資力量缺乏。如果要在小學普及編程教育,即便在今天都依舊很困難。我們正在研究如何解決這一難題。

        到1995年后,個人家用電腦開始普及了,但孩子學編程這事仍舊無法普及。我是初中的時候被老師選去計算機興趣班的,當時只有學習好的人才有機會摸計算機。自認為也是學霸一枚,但當時學Basic也是學得一臉懵逼,費勁得很。直到大學選了計算機專業后,我才開始正式學寫代碼。

        回溯我自己的經歷,也是想告訴大家,孩子學寫代碼這事不靠譜(比我智商高的例外)。但為什么我現在又在推廣兒童編程教育呢?

        這還得歸功于技術的發展。2007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終身幼兒園”項目負責人Mitchel Resnick教授和他的團隊編寫了一款Scratch編程軟件,這款編程軟件通過拖動程序積木塊來完成編程。可視化積木塊編程降低了語法難度,直觀性好很多,容易理解和上手。這意味著孩子即使不會拼寫單詞,不會打字,也可以學習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完成編程思維的訓練。這款軟件如今已經成了世界上最風靡的兒童編程語言。

        第一個號召“學編程從娃娃抓起”的不是奧巴馬,是鄧小平!-少兒編程教育

        看完這個發展的歷程,對于該不該讓孩子學編程這個論題已經可以翻過去了。30多年前,國家已經在提倡了,只不過是條件限制無法普及。30多年后,條件成熟,還不讓孩子學編程,我覺得這是家長自身知識儲備局限的問題了

        曾經還有家長在群里說學編程有什么用?我不想讓孩子成為碼農。我覺得“學編程有什么用”這個問題還是很值得討論的。

        當我們在學編程時我們在學些什么?

        沒有學過計算機的家長確實很難理解孩子學編程有什么用。關于這個問題,要分兩個方面回答。一方面是未來技能的需求。我不贅述,簡單說,孩子不懂點編程,以后工作的選擇面會很小。就跟我們現在不會英語,沒法和外國人交流一樣。

        我想說說另一方面,學編程給孩子的思維帶來的益處。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在1995年的訪談中提到的那樣“學習編程教你一種新的思考方式”

        第一個號召“學編程從娃娃抓起”的不是奧巴馬,是鄧小平!-少兒編程教育
        第一個號召“學編程從娃娃抓起”的不是奧巴馬,是鄧小平!-少兒編程教育
        第一個號召“學編程從娃娃抓起”的不是奧巴馬,是鄧小平!-少兒編程教育

        學編程最大的好處其實是可以對人的思維方式進行訓練。它是一個對思維完整性和邏輯性進行訓練的過程,業內稱之為計算思維。

        倡導計算思維的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周以真說:“計算思維是一種普適性的思維方法和基本技能,所有人都應該積極學習并使用,而非僅限于計算機科學家。每個孩子的分析能力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計算思維能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因為寫一個計算機程序,跟做一道菜,完成一個項目,管理一家公司,甚至于治理一個國家,本質上都具有相同的目標——就是要解決問題。計算思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釋:

        1、框架設計思維

        寫一個軟件,需要先做設計,搭架構;寫一段程序,也需要有個大體框架,這種高屋建瓴統籌規劃全局的思維幾乎在任何的學習、工作項目中都要用到。

        2、大問題拆解思維

        一個復雜的問題,看起來千頭萬緒沒有思路,編程者需要把它拆解成一個個簡單的問題,再逐個擊破。這跟我們生活中很多事情是類似的,比如組織一場生日派對,聽起來是個很龐大的任務,但只需要“拆解”,就變得簡單多了,例如確定派對要求的人數,需要采購的物品,派對上每個環節需要做什么?

        3、函數思維

        編程者通常會把那些將會被重復使用到的運算過程先編寫并儲存為函數,需要時就直接調用,根據調用的場景、前提條件不同相應地改動輸入參數即可,不用每次都重新編寫。我們平時工作、生活中經常會用的模版,其實就是應用了“函數思維“,需要時直接拿出來用就好,不用每次都從頭開始,”白手起家“

        其他還有很多,比如抽象,循環,并發……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最重要的,具有計算思維的人,能夠將一個問題清晰具體地描述出來,并且通過收集、分析數據來理解和思考問題,并將問題的解決方案表示為一個信息處理的流程。簡單說,培養孩子的編程思維就是培養他理解問題、找出解決問題路徑的能力。

        現在網絡上有很多免費學習Scratch的資源,家長若是肯花點時間,絕對不會比報個一千、兩千的線下班學的效果差。編程教育本質是希望孩子能學會自己探索,程序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答案,更強調創造性、簡潔、優美,它的實現有很多種方式,每個人的解決方案可能都不一樣

        本文章轉載自網絡,如有異議,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1. <var id="vkp8h"><rt id="vkp8h"></rt></var>

          <input id="vkp8h"></input>
          <table id="vkp8h"><menu id="vkp8h"></menu></table>
              <var id="vkp8h"><output id="vkp8h"></output></var>

              4444kk亚洲人成电影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