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在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相關情況。
據了解,我國現行的課程方案和學科課程標準于 2003 年頒布,已經施行了長達 15 年的時間。此次頒布的“新課標”是教育部組織 260 多位專家歷時 4 年完成,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未來一段時間,“新課標”將作為基本指導方向,被反映在新教材編寫、新教學、考試評價的形成當中。
高中必修學分分布情況對比
相比于 2003 版課標,此次公布的“新課標”中,對于體育與健康、物理兩學科的關注度顯著上升;在藝術(音樂和美術)、技術(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上給予了學生更大的發展選擇空間,對于在藝術、技術上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在這兩個學科方向上學習更多的“可選擇必修課程”。
信息技術新舊課標對比
在信息技術學科方面,相比于 2003 年版的課程標準,“新課標”大幅度減少了對于基本軟件使用的要求,而大幅度提升了在編程、計算思維、算法方面的思維要求,以及人工智能、開源硬件、網絡空間安全等知識面要求。2018 年 9 月啟用的新教材中,Word、Flash、Front Page、Access 等軟件或將退出信息技術教科書舞臺,隨之用于替代的將可能是對于學生來說更有價值的 Python、Numpy、Matplotlib 等新技術、新內容。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到,除了使用程序語言進行程序設計的基本要求, “新課標” 中將傳統信息學競賽必學的很多內容納入了必修和選修的范疇,這其中就包括:
信息技術
-
數組、鏈表、二叉樹等數據結構;
-
排序、查找、迭代、遞歸、搜索、貪心、分治、動態規劃、回溯等算法;
-
時空復雜度分析。
在昨天的答記者問環節中,教育部發言人表示:“既要發揮好課程在人才培養和選拔中的統領作用,特別是強化考試內容與高中課程的關聯性,保證教、考、評一致性;也要發揮高考改革對高中課程改革的正確導向作用,如推動綜合素質評價在高校招生錄取中的使用,促使高中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等。”
浙江省 2018 年 9 月入學的高一新生將使用依照“新課標”設計的新教材,并在新高考中進行相關內容的考察。據了解,北京、山東等省份或也將在未來跟進,將信息技術學科納入高考范圍。
信息來源:NOIP信息網
隨著“新課標”的頒布,意味著信息技術(含編程)在青少年的教育中比重悄然提升。如果您的孩子是選擇體制內的升學之路,無論是從高考的長遠角度或者是培養思維能力的角度來看,不妨從現在開始做好編程相關的準備。
編程營致力于將優質的少兒編程教育帶入每個中國家庭,現在長按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便可預約目前最優質的編程體驗課。